资金是创业的本源,你所不知道的贷款行业发展
1. 小额贷款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小额贷款行业规模指标分析
自200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关于小额信贷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呈快速发展趋势。截至2015年6月底,国内小额贷款行业企业数量达8951家,较2010年底增长了242.43%。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特征分析
截止2014年9月,样本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余额合计为43.82万笔、1430.47亿元,平均单笔贷款金额为32.64万元。从贷款笔数看,样本小额贷款公司67.83的贷款为个人贷款,小微企业客户(含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贷款占比为7.41%;从贷款金额来看,样本小额贷款公司的个人贷款占比为34.45%,而小微企业客户贷款占比为40.69%。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各类贷款对象的平均贷款金额明细不同。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担保方式
按贷款担保方式划分,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可分为信用贷款、联保贷款、非联保类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其他贷款。如下图所示,截至2014年9月末,样本小额贷款公司的各类贷款中,包括联保贷款在内的保证类贷款的贷款笔数和金额占总贷款的比例分别为64.70%和60.74%,保证类贷款是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主体。
2. 小额贷款行业需求指数分析
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分析
2013年以来,我国大、中、小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2季度,大、中、小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53.00%、55.70%和62.10%,较上季度分别下降了3.6个百分点、6.1个百分点和7.6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2015年2季度制造业和非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53.10%和56.30%,分别较上季度下降了6.1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
温州民间信贷借款利率分析
2014年1-12月,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和温州民间借贷房地产抵押利率呈波动变化趋势,2014年12月31日,这两项指标值分别为21%和12%。
信贷圈子有 “放贷机构、贷款中介、借款人”这3个角色。对于贷款中介,放贷机构可谓是“剪不断”, 而借款人对他们的关系却“理还乱”。所以,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捋一捋。
我所讲的放贷机构主要是指,持有金融牌照(这样才具有放贷资格),且针对小微经济体(企业主、个体户)与个人发放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比如:商业银行、信用社、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包括分支机构)达到19万家,信用社有2.5万家,小贷公司近万家,新型的消费金融公司也有20多家了……
既然有这么多可以放贷的机构,为什么我们需要钱的时候不直接找它们?答案很简单:不知道找谁!我保证,除常见的四大行与几个大型的股份制银行外,估计其他的都没几个人听说过。这些放贷机构一般都不怎么打广告的,反倒是中介公司的广告随处可见。其实,这与放贷机构的运营模式有关,下面就以银行为例来解释下这种现象。
在过去,银行垄断着信贷行业的时候,是不缺客户的,所有人求着等银行办贷款,它自然矫情。于是出现了,银行专挑大客户或优质人群(这样既省事风险又低),其他人却享受不到银行信贷服务的局面。后来,国家认为要民富国强,还得靠几千万的小微企业,得刺激十几亿人民去消费,于是央妈也强迫银行去覆盖他们不太愿意接受的人群。但此时银行数量不断增多,加上小贷公司等新型放贷机构入局,大家都要去争夺有限的优质客户,哪有精力顾及小微人群?如果扩大经营规模的话,势必会引起人力、管理等成本的上升,银行家们自然不愿意利润因此受影响。所以,贷款中介的角色应运而生了。
银行与中介的合作模式很简单:银行推出贷款产品,合作的中介按照它的要求,对借款人的资质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才标准化进件给银行;同时,像房屋公证、抵押取他权等流程化的服务也外包给中介去完成,中介获取相应的佣金与服务费。如此一来,银行审批与管理的成本大幅降低而且效率也提升了;更多小微客户借到了钱,银行在央妈那儿也有了交代;该模式养活了大波中介人员,还能顺便帮政府解决就业问题。
对借款人而言,选择中介代办贷款还有3个优势。
1. 目前市面上的贷款产品琳琅满目,而借款人对这些信息并不知晓,自己直接去某家机构申请,容易因资质问题吃闭门羹。相反,中介一般会与很多家机构合作,这家不行可以再换其他的。
2. 优秀的中介不仅是能帮助借款人办下贷款,而且可以综合分析需求与资质情况,定制合适借款人的方案,从金钱、时间、精力等方面降低贷款成本。所以,对于资金周转频率较高的借款人来说,身边需要有这样的贷款顾问。
3. 中介(尤其是业务做了多年的公司)跟放贷机构打交道甚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了解放贷机构的进件规则,并能合理利用规则帮助借款人提升贷款审批通过率。
中介有公司和个人之分。一般地,放贷机构会选择跟中介公司合作,这样更利于规范化地进行渠道管理。而个人类型的中介会“私通”放贷机构内部的信贷经理(这就是所谓的特殊关系或渠道),或者把客户资源介绍中介公司去(这样借款人就被转了两次手)。只要是居间业务,就会有被套路的风险。相对而言,规模较大的中介还算是靠谱的。